推荐新闻
座机:0531-83313150
手机: 13964033677
联系人:
Q Q: 1302842311
邮箱: 1302842311@qq.com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丰年大道666号
中国日报网2月5日电(记者 张余) 2025年2月5日,《中国日报》头版及第2版整版刊发报道Chinese expertise helps restore damaged monument in Nepal。文章介绍了包括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在内的中国古建筑修复专家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尼泊尔九层神庙修复项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及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尼泊尔大地震近十年后,经过中尼两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世界遗产地加德满都谷地的标志性建筑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巴桑塔布尔塔)再次巍然耸立,恢复了往日的辉煌,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原副院长孙荣芬是九层神庙修复项目团队的重要成员。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她和同事们在尼泊尔坚守,不辞辛劳,与尼泊尔同行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这项充满挑战、意义重大的任务。在尼工作生活期间,有一件小事在她记忆中尤其深刻。
在加德满都的一天清晨,孙荣芬来到项目驻地的公寓露台上,准备开始每日的晨练。正在晨祷的一位尼泊尔邻居看到了她,转身走来,笑容可掬,指间轻捻着一朵新采的鲜花,用花瓣的汁液点在她的额头上,然后双手合十柔声问候。
这位中年尼泊尔妇女的手势以一种无法言说的方式触动了孙荣芬。她回忆道:“我不知道那个手势的意思,但我可以感觉到她的善意,所以我用尼泊尔语说了‘谢谢’——当时我在那里才刚学到两个词,另一个是‘你好’。”
她说:“我很荣幸能参与这个修复项目,不仅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还因为我和我的小组成员与尼泊尔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15年4月25日,灾难降临在这个喜马拉雅山麓的国度,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及其附属建筑在8.1级地震中受损严重。
西南角塔上部三层和东北角塔第六层完全塌毁。大部分建筑墙体发生倾斜、开裂,披檐坍塌、扭曲变形,神庙整体面目皆非。谈到抵达现场时的第一印象,孙荣芬说:“我三十多年来都在从事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亲见历史如此悠久、价值如此重要的文物建筑损毁,心痛不已。”她强调说,将九层神庙恢复原状,责任重大。
加德满都谷地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九层神庙及其附属建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该建筑群建于17世纪至18世纪,由名为罗罕庭院的四层回字形建筑和耸立四隅的塔楼组成。
据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刘忠伟介绍,这是哈努曼多卡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努曼多卡宫曾是尼泊尔马拉王朝(1328-1768)和沙阿王朝(1768-2008)的王宫。
自建成以来,该建筑群举办了尼泊尔历届国王的加冕仪式以及许多重大的庆典和宗教活动。
刘忠伟说:“它把印度教信仰与纽瓦丽式建筑融合在一起,承载着尼泊尔的历史进程和民族记忆,积淀着丰厚的文化渊源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在九层神庙遭受地震破坏后,中尼两国协商决定,中国政府承担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震后修复项目。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勘察设计,以及修复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任务,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了项目施工任务。
2016年12月,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为此组成专项团队奔赴尼泊尔,孙荣芬主要负责勘察设计工作。
2017年4月,编制完成了修复设计的具体方案,该方案随后获得了尼泊尔考古局的批准。
刘忠伟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无疑代表了我们在古建筑修复领域的国家队,展示了顶配水平,而河北队也在该领域脱颖而出。”
刘忠伟介绍,多年以来,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承担了一些重大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西藏自治区萨迦寺、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周边寺庙的保护修缮等。
刘忠伟说:“我们的团队还承担了多个震后项目,包括四川汶川地震后的古建筑保护维缮。通过这一些项目,我们在文物古建筑修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孙荣芬说:“在尼泊尔项目中,我们的设计团队克服了各种困难,按时完成了现场勘察,提交了设计的具体方案。”
负责项目管理工作的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副院长次立新表示,建筑群的门窗与檐柱上、披檐和斜撑上,雕刻有大量印度教的神祇和图案,代表了尼泊尔当时王权和神权的高度融合。
次立新说:“10000多件木构件和木雕刻因地震被损坏或散落,这些木构件和木雕刻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代表了尼泊尔非凡的木雕工艺。”
他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修复工作需要将震后损坏和散落的每一块木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编号,根据历史照片和资料及当地的宗教习俗,让它们恢复原位。尽量使用旧构件是本次修复的重要原则,尤其对于带有雕刻的木构件,通过修补加固使其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有一位叫Suman Shakya的当地木工工匠,不但雕刻技艺精湛,而且精通宗教文化,既能将散落构件做归位,又能对残损和缺失木雕刻进行较为准确的补配,使建筑的宗教价值得以延续,取得较好修复效果,”次立新说。
据统计,项目合计重做补配雕刻构件3700余件,约占全部构件的15%,老旧构件利用率达85%,最大限度保护了其原有信息。
同时,为了确认和保证修复过程的准确性,河北的设计团队参考了中国木结构建筑修复的原则和具体实践。
次立新说:“在九层神庙修复过程中,中国团队把中国文物保护理念与尼泊尔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相结合,尊重尼泊尔传统的建筑特色和审美理念,秉持真实性、整体性和安全性的保护理念,把尼泊尔的传统工艺之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重塑九层神庙极富震撼力的艺术世界。”
2022年12月,九层神庙建筑群本体修复通过了中国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组织的中期验收。时任尼泊尔考古局局长高塔姆称赞该修复项目保护了建筑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该项目的别的方面,包括消防工程,都得到了实施。2024年8月中旬,整个项目竣工并移交给尼泊尔。
在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的20位专家中,次立新是在尼泊尔驻留时间最长的一位。从2016年到2024年,他累计坚守了1000多天。
“新冠疫情期间,我在加德满都连续驻留了14个月,深刻体会了当地文化,也充分感受到当地人民的友好,”次立新说。
“当时,友善的邻居们让我不那么孤独和想家,”他说,他经常去露台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运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的一个邻居在屋顶上举办了聚会,他和他的朋友邀请了我。我送给他们一瓶我从家乡带来的中国白酒和香烟,”次立新说,他们特别高兴,因为这些来自中国的产品在当地很受欢迎。
孙荣芬也有同样的感受。她在2016年至2024年间也曾六次前往尼泊尔,在那里待了160多天。
孙荣芬说:“我的尼泊尔朋友告诉我,邻居在我额头上点红,象征着神佑和赐福,寓意着幸运和健康长寿。”
孙荣芬回忆道:“2017年初,我们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已完成,需要经过当地专家的审查。虽然有翻译,但我们仍就在专业建筑术语方面遇到了困难。”
作为评审专家之一,Sirish Bhatt曾在中国生活和学习,精通中文和英文。
孙荣芬说:“她让我们与尼泊尔考古局做沟通,并对规范设计的具体方案中的英文表达提供了重要帮助。”
在那之后,她几乎每次去尼泊尔出差都会和Sirish Bhatt会面。“有时她请我们出去吃尼餐,有时我们请她到公寓吃我们做的中餐。”
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刘忠伟表示:“通过中尼之间的深度合作,九层神庙建筑群得以恢复原有面貌,焕发更绚烂的光彩。”交流互鉴将继续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在元代时,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
刘忠伟说:“700多年后,中国古建筑专家前往尼泊尔,分享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进一步加深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
外交部:中方从未收到所谓“杜特尔特前总统及其家人向中国政府寻求庇护”申请
和评理|践行开放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
外交部:中方从未收到所谓“杜特尔特前总统及其家人向中国政府寻求庇护”申请
和评理|践行开放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