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直播斯诺克直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乡村振兴进行时】中国改革报聚焦古田探索党支部领办科技小站工作模式
来源:优直播斯诺克直播    发布时间:2025-08-07 01:22:46 浏览量 : 11 次

  

【乡村振兴进行时】中国改革报聚焦古田探索党支部领办科技小站工作模式

  党支部领办科技小站,是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服务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古田县统筹各级力量入驻科技小站,打造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人才教育培训培训“四位一体”的科技服务站点,通过科技小站“挂号问诊”和科技专家集体“把脉会诊”服务,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村财增收,凝聚助农兴农的强大合力。

  明确党支部领办。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支部领办科技小站,涉及发展村主导产业等重要事项,由党支部召集村“两委”、小站成员一同研究。如2024年4月,泮洋乡炭洋村科技小站站长发现全村有6户、10间菇棚出现了银耳烂蒂、病虫害等情况,立即邀请小站专家专门指导,为菇农挽回了3万筒银耳的损失。

  因村按需设站。在全县选择有主导农产品、主推技术且覆盖范围较广的行政村作为试点,集中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服务、技能培训、需求对接、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产品营销售卖、品牌培育等综合科技服务,逐步打造“一村一特色”“一业一团队”的科技服务体系。2024年以来,已成立试点小站17个。

  完善人员设置。科技小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小站助理2名。站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副站长分别由共建单位选派科技专家、村“两委”担(兼)任,小站助理分别由本村农民技术员、乡镇年轻干部担(兼)任,主要负责做好技术服务、培训、需求对接等工作。

  院地“联姻”。立足食用菌、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果树、作物等研究所作为共建单位,构建“科研院所+科技小站+基地+农户”体系,打通企业、农户技术需求与科学技术人才的对接通道。

  部门联动。县级层面将特色农业良种中心、食用菌研发中心等部门作为科技小站依托单位,畅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基层农户的对接渠道,促进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科技等一体融合发展。2025年以来,来访政策咨询共计50多人次,落地项目3项,预计可争取扶持资金48万元。

  队伍联抓。每个科技小站均组建科技人才库,由省市县科技特派员、科研院所专家、高校教授及本土致富带头人、种养殖能手、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等组成,各支队伍互融、共管、联培。目前,古田县首批共有150多名人才入库。

  技术服务聚力。采取“农民出题、专家答题”模式,小站专家通过现场查看、技术培养和训练、电话微信等方式,为农户常态化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咨询服务150多人次,解决各类技术难题30多个,有效破除了农户的“信任壁垒”,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转化。

  集体增收破题。由科技小站研判提出发展项目,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种植,小站专家全程服务指导,视成效进行推广种植,积极破解村集体有资金、无项目,有项目、无成效等“窘境”。2024年运行以来,通过科技小站共引进新品种29个,培育农业生产项目3个,增加村财收入约25万元。

  产业增效赋能。帮助合作社、农户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商会、企业等,通过认领种植、共建基地、统购包销等形式,建立购销合作伙伴关系。比如,上洋村科技小站对接宁德浙江商会,认领种植粮食经济作物(马铃薯、红薯)43亩,年产量可达50吨,创产值30万元。泮洋乡大圪村科技小站与厦商超市、厦门欣璟源公司等合作推行“订单式”农业,通过拍摄“我在泮洋有亩田”“东阳里的夏天”等短视频,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IP,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

  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县乡村“1+14+N”组织架构,在县级层面成立科技小站联席会议,负责科技小站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14个乡镇(街道)成立科技小站发展驿站,负责人才选派、资金管理、考核评估,在村级设立N个科技小站,负责技术咨询、培训、推广及信息收集反馈等,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科技小站管理服务体系。

  实施定级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考核制度,设立科技小站考核管理体系,每年度定期开展考核评估,根据项目规模、示范性、人才团队、投入水平、带动集体受益等情况做分类定级。对服务成效好、带动能力好的小站,给予通报表扬和经费支持;对运营管理不畅、缺乏服务成效的,予以摘牌撤销,切实增强科技小站的规范运营。

  落实经费保障。充分的发挥项目经费落地“助推器”和资源配置“稳定器”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坚持资金投入优先发展,围绕联席会议办公、小站日常运行、人才技能培训等方面,整合县级人才专项经费、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等资金,每年投入30万元左右用于小站运行,全力保障科技小站高效运转。(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改革办供稿)

cache
Processed in 0.003678 Second.